刀具被形容为工业的牙齿,其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工业的发达程度。对这句话的理解,只有当我们与全球最大的高速钢刀具企业进行了几年的深度合作后,才体会得如此深刻。小小的刀具,到底有多大学问?为何作为制造大国的我国,国产刀具品牌却无缘高端市场?张东利在这里做一点分析。
刀具行业如此重要,可是中国高端刀具市场却被外资品牌所牢牢占据,国产品牌根本无法染指。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大事。在这个市场上,瑞典的山特维克、美国肯纳金属、以色列IMC金属切削集团、德国蓝帜LMT集团处于金字塔的最高层,属于第一阵营;中层是东芝、三菱、京瓷、大昭和、欧士机等日本品牌,属于第二阵营;再往下是第三阵营的韩国品牌,最底层的是国产品牌,是第四阵营。
高端刀具品牌能够承担高难度、精确、尖端的产品加工任务(简称“高精尖”),与精密数控机床发挥协同作用,服务于航空航天、军工、汽车、电子、精密制造等要求最高加工技术的行业中。在碰到以上高精尖的加工任务时,国产刀具品牌基本难以胜任。
小小的刀具,到底有多大学问?为何作为制造大国的我国,国产刀具品牌却无缘高端市场?张东利在这里做一点分析。
刀具的技术和品质问题,首先是个材料学的问题。俗话说,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,就说明材料有多重要!材料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科学。同应用技术相比,我国基础科学的研究要落后很多。因为,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大、周期长、风险高,经济效益无法预测,且具有外部经济性的特点(是指研究成果产生的市场价值无法全部归研究者所有,存在着价值的外溢),这些都导致我国从国家级研究单位到各院校再到各企业,基础研究工作都做的不踏实。因此,国内材料科学的水平要大大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。
刀具的技术和品质问题,也是一个在应用实践中不断调整、改进、互动的问题。在上述高端刀具应用的核心领域,通常国产刀具较难涉足,无法参与到用户的核心产品的加工任务中。比如航空发动机和汽车发动机的加工,均使用外资品牌刀具,基本上与国产刀具无缘。因此,机会的缺失导致实践的不足,进而影响到产品技术和品质的改进。而外资品牌始终与核心领域的用户需求保持同步,与用户紧密协作,甚至在新产品开发的概念形成阶段就参与进来,深入到客户的产品研发、制造技术、成本核算中,从而能为客户量身定做、提供解决方案。在此过程中,外资刀具的技术和品质就能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。
刀具的技术和品质问题,也是一个与相关产业配套、协同发展的问题。刀具工业的发展特别与机床工业的发展有很大关系。机床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刀具发展,二者相辅相成。这一点好比电脑行业的硬件产业和软件产业的关系。软件要提升,硬件必须得跟上;反之,硬件性能上去了,软件也不能拖后腿。我国机床工业虽然生产总值很大,市场用量很大,但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,差距依然很大。高端精密机床市场基本被欧美和日本企业垄断了,严重依赖进口。